刘守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谋事在人,就是自己要靠主观能力,从事一门学问、一门事业当然是靠主观努力,要勤奋;成事在天,个人的努力能够达到什么程度,要取决于时代。这个天没有神秘的意思,天就是时代潮流,是党和政府的支持,是社会时代文化的一种潮流。我这个六七十年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之下走过来的,所以我就用这个标题,既是对自己几十年勤奋不息所做努力的一种回顾,也是对党和政府、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时代、对相关师友的一种感谢
查看详情王忠祥:《外国文学研究》的创办者
在“昙林——桂山、华大——华师”乐园里面漫忆,就是很浪漫的回忆,这其中不能不谈到我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的情缘。从1978年办刊物开始,到2019年离开杂志为止,我办刊办了近40年。回顾历史史迹,我把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天辟地的十年;二是艰苦奋斗的十年;三是兴旺昌盛的十年
查看详情王先霈:我记忆中的华师文艺学学科发展
七十年代中期,华师办京山分院,分院也有中文系,有文艺理论教研室,我和刘安海、周伟民,在京山,几年后回归到桂子山。1982年,我牵头成立了文学评论教研室。我们还是一个大的文艺学的学科,但是作为教研室就加了一个文学评论,这个文学评论教研室是我自己,和在七七级毕业生中间挑的两个人,一个范明华,一个王济民。为什么成立文学评论教研室呢?文艺理论教研室人很多,各人选择的学术发展方向不一样。有选马列文论的,有选...
查看详情黄建中:做学问的人永远是在路上
我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就是我要研究的课题,我的讲稿就是教材,也就是我的科研成果。为了认真研究、认真备课、寻找资料,我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时还要通宵达旦阅读、思考和写作,这就是我坚持的一个“勤”字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