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大故事 > 正文

筚路蓝缕 塑形师范

编辑:档案馆(校史馆)时间:2023-06-05

1953年10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统一规定各高等师范学校校名的通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性质是一所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1954年10月19日,学校划归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赋予学校的责任是:“为中南地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和培训中南高等学校师资。”

教育部定名“华中师范学院”的文件

昙华林华中师范学院校门

1953年11月,中南文委、武汉市城建委与学校共同决定在武汉大学以南、南湖以北勘定新址建设新校区。随后,武汉市政府调拨以武昌猪头山、桂子山为腹地,连接珞狮路,东至卓刀泉,北抵珞喻大道,南跨龙家湾、陈家湾至南湖滩头成片土地给学院,划拨面积3000亩。1953年12月底,南湖之畔的猪头山新校区破土动工。

1954年10月29日,桂子山新校舍开工典礼

1957年春,华中师范学院第一届科学讨论会

1965年,120名越南青年来到我校学习汉语基础。图为1966年第一届越南留学生结业合影

到1965年秋,学院教职工数达1448人,在校注册学生数2897人。从1957年至1966年,学院共为国家输送了10984名合格毕业生。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华中师范学院是重灾区之一,学校先后在地方创办大冶分院、京山分院和郧阳分院,并将中文、政治、教育、历史等系师生全部迁移到分院,开始了半耕半读的“开门办学”。

京山分院学生合影

大冶分院旧址

197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华中师范学院重新归为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由教育部主管,并恢复在中南5省招生。

原党委副书记李开蕊在迎新站看望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