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风物 > 正文

实物档案中的“桂子山记忆”

编辑:档案馆(校史馆)时间:2018-09-09

档案,不仅仅是凭证,也是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实物档案作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记忆的生动写照。档案馆留存有学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多种类型的实物档案,其中华中师范学院成立后形成的部分珍贵手稿、证件和票据,是桂子山早期的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手稿

工整的字迹、泛黄的纸张、封边细心保护的笔记本,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老师们和同学们伏案疾书的样子。1956年政治系二年级归纳法习作题、詹剑峰老师1958年手写的逻辑试题,真实体现了当时老师们严谨求实的治学育人风格。

1956年政治系二年级归纳法习作题

1953年5月,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开始实施《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工作计划》 ,计划规定毕业班学生统一到教学第一线实习之前,各年级教研组还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适当安排学生到有关教学点进行教育见习。1955年,刘兴策老师被安排到武昌紫阳湖畔的九中初中三年级教语文课,并兼任班主任工作。

刘兴策老师的教育实习日记真实记录了我校早期教育实习的开展情况。刘兴策老师在《光阴的故事》一文中回忆到:“这本教育实习笔记记载了华中师院老院长、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杨东莼先生在全校教育实习动员大会上报告的要点,记载了开动员大会时坐在主席台上的杨东莼院长、刘介愚副院长、陶军副教务长、各系系主任、副系主任的盛况,记载了石声淮教授多次审读我们的教案后提出的宝贵意见,记录了石老师对中文系实习组观摩见习阶段工作所作的小结,记述了他对作文批改的意见和步骤等高见,特别是他经常中午和晚上到实习生寝室察看的情景,这些点滴记录反映了他如同慈父一般对我们这些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教育实习是一个师范生从学生转向教师身份的过渡时期,这其中的辛苦喜悦、酸甜苦辣都细细记录在这本笔记中,成为一段珍贵的历史回忆。

刘兴策老师教育实习日记

同样的,历史系李长弓校友、数学系彭守权老师潜心求学、治学的精神也反映在了他们的日常笔记中。李长弓老师求学时期的笔记详细记录了“世界近代史”的重点与脉络,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作了阶段性总结。彭守权老师数学读书笔记详细地对各类数学公式进行了推理和证明,严谨细致的思维逻辑跃然纸上。

李长弓校友历史读书笔记

彭守权老师数学读书笔记

二、证件

证件是身份的证明,也是组织的证明。1984年11月30日下午,华中师范学院院团委、学生会召开了全院学生社团工作会议,会上成立了华中师范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并讨论了社联章程。学生社会团联合会负责协调管理学校各类社团组织,是学生们汲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阵地,如图所示的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会员证(1987年)是学生社团联合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温情实证。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会员证(1987年)

20世纪80年代我校有本科普通班、专科普通班、教师本科班、干部专修科、教师专修科、少数民族预科班等多个办学层次,如图所示的中文系教师专修科学生证(1985年)既体现了我校多层次办学的人才培养体制,也彰显了我校教师教育的鲜明特色。

中文系教师专修科学生证(1985年)

1960年6月1日至11日,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简称“全国文教群英会”)在北京召开,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邓小平等都出席了此次会议,我校彭守权老师作为“全国文教战线先进工作者”获奖代表与会领奖。此殊荣是对我校教师辛勤奉献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激励全校师生不断奋进。

1979年12月28日湖北省改革委员会为彭守权老师颁发“教师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

(证书内容第一项:1960年,彭守权老师获“全国文教战线先进者”称号)

1960年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出席证

我校教师不仅在学术上成绩斐然,也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和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1997年2月22日,我校副校长汪文汉教授作为代表参加了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上汪文汉副校长等18名代表提出了“武汉地区高等院校周边环境急需整治”的提案,为当时“科教兴鄂”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汪文汉教授的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

三、票据

粮票、油票、洗澡票、电影票......

形形色色、花花绿绿、小巧玲珑、印制精美......

票据,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使用票据的年代,是计划经济、商品匮乏的年代,亦是昂扬奋斗、开拓进取的年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票据逐渐被电子芯片和数字货币代替,而这些留存的历史票据,带着可触及的温存,成为时代发展的珍贵印证。

华中师范学院伙食科学生食堂粮票

华中师大饮食中心食堂菜票

1953年迁校桂子山后,我校在现今音乐楼旁边建设了大礼堂,大礼堂成为学校举办重大会议,开展新生开学典礼、校园文艺晚会、大型专家讲座等活动的主要场所,限于当时的基建条件,早期的礼堂最多可容纳800人。

华中师范学院大礼堂入场券

我校在20世纪50年代初迁校桂子山时就建成了电影场,电影场是师生观看电影和开展纪念活动的重要场地。早期电影场的放映屏是一个可以升降的幕布,朝向西侧的运动场,每周五、周六晚上,师生们会兴高采烈地搬着小板凳来到电影场观看电影,人多的时候师生们只能坐到幕布的反面观看电影,可见当时场地之火爆。

华中师范大学电影场贰角入场券

华中师范大学洗澡票

如今,这些票据的实用价值已经被收藏价值所取代,但是票据中承载的是满满的年少回忆。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票据,成为我校一个时代生活变迁的历史印证。

睹物怀人,感恩教导;睹物生情,不忘初心。看着这些实物档案,你的心中回想起了哪些场景?思念起了哪些老师和同学?历史、回忆、传承,看似不起眼的实物,却在历史长河的洗练下愈发闪亮。愿我们都做历史传承的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事物,书写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桂子山记忆”。

(作者:白云)

上一条:桂子山的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