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大故事 > 正文

五四运动在华师

编辑:档案馆(校史馆)时间:2019-01-18

五四期间,我校前身之一的武昌中华大学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的指挥部,也是武汉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中心。以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为代表的一批进步青年开展的学生运动为大革命时期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军事运动的发展,团的创建和党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15年后,中国出现了抵制日货行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启蒙。1917年,中华大学学生恽代英等一批进步青年积极创办了“我们的俱乐部”,宣传民主与科学。

同年10月,恽代英、林育南、刘仁静等中华大学学生创办互助社,传播新文化思想。互助社倡导剃平头,称之为“爱国头”,“不戴东洋头之义”,并积极参加抵制日货行动和开展新文化运动。

1918年6月19日,恽代英在校时与互助社部分社员的合影

前排左三为恽代英、左四为林育南、左五为肖鸿举、左六为刘仁静

一、“五四”运动中华大学学生运动大事记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武昌中华大学学生积极投身到了这场运动当中。

1919年5月4

北京学生为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要求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发动了五四运动。

1919年5月6

中学部主任恽代英与林育南二人“谋印”了《今年五月七日之事》爱国传单600份,号召中国人民起来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

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学生林育南

1919年5月9

武昌各校学生代表齐集中华大学,商讨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事宜。会议决定以武昌学生团名义,拍电报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一致推举恽代英起草《武昌学生团宣言书》。

1919年5月10

15所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在中华大学举行茶话会,研究爱国事宜,推举恽代英为他们拟致北洋军阀政府大总统等各处电稿,强烈要求争回山东青岛主权,反对丧权辱国。

武昌中华大学文学系学生恽代英

1919年5月11

恽代英撰写了《武汉中等以上学生电北京大总统及国务院》,并刊于《汉口新闻报》。

1919年5月12

恽代英代表武汉学生团向湖北督军、省长、北京各校校长、教育总长、各省议会发出信函,再次表明学生的态度与意愿。

1919年5月17

武汉26所学校学生代表在中华大学正式宣布建立武汉学生联合会,林育南等部分中华大学学生参加了该会的领导工作。会议决定学联发行自己的刊物《学生周刊》,一致推举恽代英为指导。

1919年5月18

武汉学生举行全市大游行,三千余名学生相继演说,以唤起各界爱国热情。中华大学互助社社员们沿街散发恽代英写的《呜呼青岛》爱国传单。游行队伍由阅马场出发,经武昌路,出抚院街(今武昌民主路),往察院坡至司门口,穿大朝街复至阅马场。

1919年5月31

武汉学联决定,从6月1日起,武汉学生实行总罢课,以声援和策应北京、上海学生的总罢课。

1919年6月1

学生举行爱国游行、演讲,王占元命令军警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行刺开枪、任意逮捕,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六一惨案”中,各校学生受重伤十六人,其中中华大学受重伤学生达十一人。

1919年6月3

武汉学生再一次举行大规模游行演讲,又遭军警镇压。在劝业场演讲的中华大学学生受重伤倒地者四人,轻伤五人,被捕者七人,并有殉难者李鸿儒、吴用霖、胡宗灿等。

1919年6月5

恽代英作《武汉学生被官厅解散最后留言》,刊于7日《大汉报》,同时将《留言》寄给湖南好友毛泽东,毛泽东将该文刊于7月1日《湘江评论》上。

1919年6月7

在恽代英的推动下,武汉各界联合会代表会议召开,恽代英慷慨陈词,鼓励商界罢市以支持学生。

1919年6月8

武汉各大工厂代表到总工会开会,讨论工人支持学生运动事宜。

1919年6月10

在恽代英、林育南等人组织发动下,汉口罢市。北京政府免去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被免职的公告(图片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1919年6月12

武汉各公司大小商轮工人全体罢工,武昌商界全体罢市,此时,中华大学学生运动扩展到了社会,武汉工人阶级掀起了罢工罢市的风潮。

1919年6月28

在全国人民的坚决斗争与强大的压力下,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二、五四运动的继续

五四运动后,中华大学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7月下旬,林育南作为武汉学联代表赴上海参加了全国学联工作。10月,恽代英,余家菊,梁空等加入了当时有重大影响的少年中国学会。

1921年9月16日,恽代英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

1920年2月1日,长江中游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一一利群书社成立了,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李书渠、李求实、廖焕星等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人物均是该社的创始人。

恽代英关于利群书社的信件

利群书社旧址

《互助》一书是恽代英1920年创办的进步刊物,有的下方印有“武昌利群书社发行”。主要内容有恽代英撰写的“未来之梦”和他起草的“共同生活的社会服务”,还有利群书社社员之间的通信及五四运动前后武汉的进步社团介绍等内容。

《互助》刊物

1920年10月,北京的共产党组织成立,刘仁静(中华大学中学部毕业)与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何孟雄、张太雷等同为北京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刘仁静为首批团员并成为北京团组织领导人之一。1921年7月23日,刘仁静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学生刘仁静

1921年2月,恽代英、林育南在湖北黄冈林家大湾创办了浚新小学,1921年7月16日至21日,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在黄冈林家大湾成立了具有共产主义小组性质的团体——共存社。同年,恽代英、林育南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早期的党员之一。

共存社遗址

三、五四运动与一代青年的成长

1920年秋,武汉共产党组织成立,我校前身之一文华书院工人郑凯卿成为武汉地区最早的七名党员之一,其他六位党员是刘伯垂、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张国恩、赵子健。

1923年团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校友刘仁静、林育南当选为执委,恽代英、李求实被选为候补执委。在团的二届一中全会上,刘仁静任委员长(即团中央总书记),林育南任秘书长,恽代英任编辑,邓中夏任委员,以上四人组成了中央局,中央局四人中有三人为我校校友。

林育南作为中国劳动组合部武汉分部主任,领导了著名的二七大罢工,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恽代英曾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总教官,为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李求实曾任青年团驻莫斯科总代表,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青年》主编等,在革命文宣战线上团结一切力量。他们还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如林育南堂兄林育英(张浩)、林育南堂弟林育荣(林彪)、罗荣恒、罗瑞卿、蒋先云、夏明翰、曾中生、邓赤中、宛希俨等。

在漫长的岁里,中华大学培养学生数以万计,充盈国力,加惠士林。教育家、思想家余家菊,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王亚南,《黄河大合唱》组诗创作者张光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等,他们都吮吸过中华大学文化的乳汁,成为了我国改革发展各行各业中的弄潮儿。

我——怎么模糊了视线?

就连旖旎的风光,

此刻,也开始逐渐变得惨淡。

而那褪尽了色彩的黑白,

为何竟慢慢明亮了我的双眼。

啊,我看清了!看清了!

那硝烟弥漫的背后,

一张张可爱的五四笑脸。

——《青春之歌》

在中国腐朽的社会制度去旧迎新,痛苦转型的时代里,中华大学进步青年敢于撞破桎梏,挥斥方遒,扛起社会改革的大旗。恽代英、林育南、刘仁静等互助社成员,是武汉五四运动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和群众运动的杰出领袖。忆往昔,看今朝,愿我们还是那群倔强的少年,披荆斩棘,追风逐浪!

注:本文部分引用罗爱平《五四运动在我校》(《华中师大报》1998年4月30日第708期)中的内容。

(作者: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