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华大人物 > 正文

陶军与华中师范大学

编辑:档案馆(校史馆)时间:2017-04-19

原华中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顾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副代表,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陶军同志,1917年4月2日生于安徽省贵池县(今贵池区), 1987年4月9日逝世。值此陶公百年诞辰之际,我们满怀崇敬之情,追思先生与华中师范大学的三十九载情缘。(编写注:本文写于2017年)

一、投笔从戎

1938年陶军同志就读于燕京大学外语系,在抗日战争爆发之时,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他于1941年初怀抱着满腔热情,奔向抗日前线,参加了八路军,将原名陈晶然改为陶军。

青年时期的陶军

陶军同志参加革命后第一个职务就是《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前身)国际新闻编辑,后任报社编辑科长和人民广播电台英语播音员,开始英语新闻报道。1945年10月他调到华北张家口,在华北联大外国语学院任教员、秘书,1947年9月参加晋察冀中央局土地改革工作团工作。

1943年,陶军(左二)在平山县滚龙沟与《晋察冀日报》编辑部部分同志合影,前排右三为陶军同志入党介绍人邓拓

二、献身教育

1948年5月,陶军同志南下到中原解放区,投身新的高等教育事业,在中原大学先后任辅导员、教员和政治系、俄文系主任。

献身教育事业的陶军同志

在全国院系调整和改制的大背景下,1951年8月,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为公立华中大学。同年9月,陶军同志被调岗至武汉,经历公立华中大学、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发展,历任副教务长、科研部主任,统战部部长、教务长、党委常委、副院长、顾问等职。

三、外交功绩

有了在燕京大学外语系打下的扎实的语言功底,加上一线革命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积累,1952年陶军同志被指派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担任大会翻译处处长。拥有国际视野的陶军同志,还长期从事国际问题的研究,宣传党的外交路线。

1957年陶军(右一)与来访的捷克青年代表团亲切交谈

1981年至1983年1月,陶军同志赴巴黎任我国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副代表。陶军同志认真执行党的外交路线和政策,为促进世界和平、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

1958年秋,陶军(右一)与莫斯科大学专家莫洛佐夫合影

副院长陶军教授(左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期间与著名作家韩素音一起进餐

四、建校元勋

陶军同志与其他建校元老一起集思广益,为华中大学的改制、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和华中师范学院的总体布局、专业设置、课程开设、队伍建设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为学校的开创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院领导刘介愚(左二)、郭抵(左一)、陶军(左三)在新校区工地视察

在“文革”中,陶军同志受到残酷迫害,但他在困境中仍初衷不改,始终对党的教育事业充满信心,1979年重回工作岗位,担任华中师范学院副院长。

1979年-1984年担任华中师范学院副院长的陶军同志

陶军(右四)与刘介愚(右三)、章开沅(右二)、晏章万(右一)等合影

五、出版情结

1983年9月,陶军同志从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副代表职务离任,回校继续担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和科研工作。他高瞻远瞩,再次提议成立学校出版社,解决广大教师出书难的现实问题。1985年2 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师范学院出版社正式诞生。1985年3月,陶军同志任华中师范学院顾问兼出版社总编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初创时期的总编办公室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办公楼

六、函授情怀

学校自1955年开办高师函授教育,陶军同志为函授教育的发展开疆辟域,亲自走遍黄冈、荆州、沙市、宜昌等地,建立函授站,极力提倡“地办校助”,形成特色,严格管理。

1959年3月12日,在沙市工作的华中师范学院校友和陶军教务长(左三)合影

在陶军同志的长期关心和支持下,华中师范学院函授教育不断开创新局面,收获累累硕果。1989年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等师范函授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成为辐射中南、影响全国的函授教育基地。

1986年4月8日,陶军为华中师范大学函授教育题词

七、学富五车

陶军同志不仅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更是学富五车、谈吐风雅的演讲者,讲话和报告常常语惊四座。20世纪50年代,听陶军同志演讲,需提前花五分钱买入场券,且座无虚席。与其共事的宋才发教授在文章中回忆陶军老前辈,“记忆力惊人,口才极好。他在一般场合下作报告,无论多长时间从来不念稿子,习惯手持一张小小的纸片,即兴侃侃而谈,笑眯眯地面对听众,富有特别的幽默和情趣,确实是一位兼有领导者丰富经验和卓越领导才能,在中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哲学家和教育家。”

宋才发教授与陶军同志在长沙合影

陶军同志开设的课程也十分受学生喜爱。刘兴策教授回忆道:20世纪60年代初,自己曾选修陶军同志为青年教师开设的哲学课。“尽管陶军同志当时行政工作繁忙,又常到校外作报告、演讲,但他还是坚持每周到昙华林分部为我们上课。他擅长用通俗明快、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艰深的哲学理论,使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道下课的时间到了。”

刘介愚(右二)、陶军(右一)等人打太极

八、乘鹤西去

1987年4月9日,积劳成疾的陶军同志不幸与世长辞,沉浸在哀痛中的各界友人深为痛惜,武汉大学原校长陶德麟悼念陶军同志:“一生苦斗,半纪风霜,襟怀如水,肝胆如钢,弘文谠论,远播馨芬,义圣永存,山高水长。”湖北省党校原副校长彭展:“哲坛早识陶鸿史,善辩能言土也难。病笃生前悭一面,即今有泪向谁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燕京大学武汉校友会等纷纷发来电唁。

“惊闻陶公乘鹤去,教益长存报中华。”四季飘香的桂子山将永远怀念这位学识渊博的建校元勋。

(作者:刘婧)